> 硬件 >

【世界播资讯】在这里,把孩子「赶」出游戏

时间:2023-06-02 06:22:10       来源:网易游戏

上午十点,新河县实验中学的孩子们正在上一堂三维技术课,今天的课题是《我在元宇宙修长城》。孩子们围坐在圆桌前,在老师的引导下,使用3D软件将长城崩塌的部分填补完整。

这并不是一节兴趣课,初一的同学们每周会有三堂课来到这间特别的教室,由两名专门教师负责,教学内容涉及图形化编程、开源硬件、AI视觉识别等。

教室里配备了15台i5笔记本,两台多媒体大屏,成套的智能编程机器人和VR设备,大部分学生是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这些设备。


【资料图】

这里是整座学校中科技含量最高的地方,被称为“未来教室”,场地装修和其中的设备都由腾讯提供,另外还配套了相应的课程设计与教师培训。这是腾讯游戏“智体双百”项目中的一部分,据现场的工作人员说,也是他们在未成年保护新阶段的做法。

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我们一直关注着国内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进展。从最早腾讯游戏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的报道,再到“最严防沉迷新规”颁布后的家庭纪实,游戏企业的举措和官方的法规都已经彻底落地生根。根据游戏工委的报告,从2022年以来,我国未成年的总游戏时长已经有了极大幅度的减少——超过七成未成年人的每周游戏时长都已经控制到了3小时以内。

而驱车5小时来到河北邢台这所县中学的我们一开始还未看出,这间高科技教室是怎么和“防沉迷”联系起来的。

1

未来教室的建立,是新河实验中学近年来的一桩大事。

新河实验中学位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市下辖的新河县——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县,经济基础薄弱,也没有什么旅游资源。直到2019年前,新河都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贫困县。在网上预订当地的住宿,甚至连均价超过100元一晚的酒店都很罕见。

这已经是县上最好的学校,但绕着校园走一圈,依然能看出教学条件的不足。

腾讯游戏提供了硬件设备,也支持了课程、培训等“软件”,就像开头提到的科技课程一样,仍旧需要学校自己来“消化”这些内容,才可能真正应用于日常课堂中。

“未来教室”在学校落成后,科技课程取代了原来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每班每周三节。光有课程不行,还需要老师。校长请来曾是自己学生的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本科生做线上授课,安排所有数学老师学习编程,可老师们反应还是学得比较吃力。最后从学校的高中部借调来了杨、韩两位信息技术老师。

杨老师正在上课

杨老师是新河县本地人,2014年从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2018年考取人民教师编制,回到新河实验中学教信息技术。去年3月来到未来教室,主要教 “图形化编程”课程,算得上专业对口。

图形化编程通过拖放图形化的代码建构程序,有点像拼积木,适合低龄初学者

杨老师在来到未来教室执教前,也没想到自己会对这件事有这么大热情。

十几年前,当杨老师还在读中学时,互联网在舆论中还属于洪水猛兽。看了太多老师家长去网吧抓人的案例,在她的印象里,喜欢上网的都是不良少年。

当时每周一节的微机课,是杨老师学生时代接触电脑的唯一途径。但她并不喜欢这门课,和所有当年的高中生一样,她每次进机房都要举行一项神圣的仪式——穿鞋套。这让她倍感压力,觉得眼前这些精密仪器是需要小心呵护的宝贝。

她高中毕业时,互联网借助手机开始进入普通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社会舆论对互联网的态度有了大幅转变。家人和亲戚都觉得学计算机有前途,在众人的期待下,杨老师填报了计算机专业。

毕业后,杨老师想过成为一名程序员。然而大学教的计算机知识和实际应用脱节,加上她只真正接触了四年电脑,这个行业对她来说显得太过陌生。在外兜兜转转几年,杨老师又回到家乡新河县,当起了一名信息课教师。

信息技术课只在新河实验中学高中部开设,之前四年的教学生涯里,杨老师的工作也近乎 “照本宣科”,每学期重复相同的教案,学生们的唯一目标也就是通过相应的学业水平测试。

初中部的情况则更差一些,杨老师来到这里才发现学生仍然和当初的自己一样,许多同学甚至从未接触过电脑。即便是ChatGPT这样的互联网领域的讨论焦点,在这里也鲜有人知。

未来教室建成后,这些曾经遥远的话题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讨论空间,也成为了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与分享的内容。

这对于任课老师而言同样是个挑战——现在杨老师每次备课,都要面对一些新内容,但她还是觉得这样的工作比过去更能让人投入。

有一次她不知不觉便备课到深夜,遇上个不太理解的问题,便发消息给未来教室的另一名任课教师韩老师。发完消息她才意识到此时是凌晨两点, 然而韩老师还是秒回了消息,因为她也仍在备课。

韩老师比杨老师年长一些,经历的情况也大致相同——直到大二,就读于计算机专业的她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台电脑,花费了她相当于七个月的生活费。但最后,她的实际工作距离互联网行业相当遥远。

这让她们都有些惋惜。现在,未来教室不仅重新拉近了这两位教师与科技、与互联网的距离,还有机会让学生们不再重蹈覆辙。她们觉得,未来教室的课程不仅能开阔视野,还能让同学们更立体地认识互联网——今天的孩子们大都从小接触手机,但对手机和互联网的理解往往仅限于娱乐功能,不是刷短视频就是玩游戏,而未来教室展现了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的另一面:很多同学发现,“用图形化编程实现自己的想法”这件事本身,和玩游戏一样有意思。

2

在学校里,徐杨是典型的 “别人家孩子”。

在参加未来教室之前,徐杨的生活被书本所包围,成绩优秀。她对电脑非常陌生,假期的娱乐活动是用父母的手机玩消消乐、刷短视频。一直以来,她按部就班地学习、生活,原本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老师。

在未来教室建立后,学校所有学生都有了接触电脑和互联网的机会。起初徐杨对于课程涉及的编程内容有些畏怖,觉得这是相当复杂的东西。但在实际接触,她发现课上教授的“图形化编程”也并非那么难以掌握,每堂45分钟的课结束都只觉得意犹未尽。

在未来教室学了一个月的课程中,依照腾讯游戏提供的赛事信息,全校学生都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编程大赛),一个他们此前闻所未闻的活动,但现在正在成为每届学生的惯例参加的赛事。

经过几轮省市区比赛后,徐杨成为了全校唯一名进入国赛的学生。在远程参赛的腾讯会议上,每名选手的ID上都标着自己学校所在的城市,徐杨看到其他人都来自北京、上海、澳门等大城市,只有她来自一所县城学校。

徐杨在这场比赛中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这让她意识到网络原来不只有游戏和短视频。现在拿到父母的手机时,她会主动去搜索科技相关的内容。她发现原来“自己的梦想可以更大一些”,职业梦想也从老师变为了一名程序员,未来想到更远的地方去看看。

张柳是未来教室里另一名表现突出的学生。

在我们见到他之前,这个名字就曾多次出现在两位老师口中,他是未来教室的中坚力量:“我们不懂的东西他都懂。”

不同于学校里的大部分同学,由于家里有上大学的姐姐,寒暑假会带着笔记本电脑回家,张柳很早就学会了上网,通过网上学到的装机知识,他自己花1200块钱零花钱组装了一台家用台式机。两天放假时间,张柳总会花一天半时间泡在网上。

他喜欢浏览关于游戏关卡设计的视频,还爱看科幻小说,幻想成为一名游戏主播。但这些兴趣爱好和他在学校学的课相距甚远,也没什么同学能和他一起讨论这些爱好。这让他在入学之初一度非常沮丧,到新环境完成小升初的他成绩也下滑了不少。

未来教室改变了这一切。

张柳在未来教室表现突出,负责未来教室的两位老师发现张柳对于互联网上许多新鲜事物的了解甚至超过了她们,时常能补充或解释连老师都不太了解的内容,也总是冒出些新鲜点子。

实际上,“未来教室”的授课内容并不属于应试教育的一部分。为了让教室能够真正运转起来,同学们有足够的积极性来学习这些新东西,腾讯未成年人保护团队还强调“以赛促练”,通过赛事和运营活动,让老师和同学们学到的新知识能实践起来。腾讯未保团队鼓励和帮助师生参与国家白名单赛事,也会举办“科创营”一样的实践活动,提供参加比赛需要的学习内容、培训和辅导。今年三月,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来了。

这届比赛的主题是“智慧社区”,鼓励同学们寻找社区生活中的日常问题,并提出智能解决方案。最终是张柳的点子得到了认可——他想出了一个“体育用品全自动租借设备”,在机器前拿出想归还的体育用品,对应的柜门就会自动打开。

借着教室里的各项工具,大家最终一同成功制作出了这台设备的“原型机”。

这还让张柳在未来教室“找到了伙伴”,他和一起参赛的同学们甚至是老师畅谈自己的兴趣爱好。交到了志趣相投的朋友后,张柳的成绩也有了提升。

张柳的经历很有代表性。我们在此前的多篇未成年保护文章中都提到过,孩子之所以沉迷游戏,更多时候不是因为游戏本身有多好玩,而是因为他们的课余生活乏味,现实生活里缺少情感交流,个人兴趣爱好发展受阻——沉迷游戏实际上是孩子们试图用游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只要提供一个解决方案,让他们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乐趣,和其他人交流、成长,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游戏沉迷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这本应是家长的任务,但有些时候,确实有客观原因——为生计出门打工、缺少教育知识——导致家长无能为力。因此,在校园中为青少年提供乐趣、社交和成长,就相当关键了。

这也是防沉迷新阶段到来后的一个新思路。自从2021年末的最严防沉迷新规实行,“防”这条路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那么试试“疏导”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建设未来教室,提供科技课程和赛事支持,就是腾讯对防沉迷的新探索之一。

未来教室改变了新河实验中学,同样被改变的还有留早镇明德小学的孩子们——以另一种方式。

3

月季是一种适合冬天低温养护的植物,对于土壤适应性强,易于打理,因此北方地区大部分学校都会选择种植月季。5月份是月季的盛花期,明德小学的月季花开得正好。

不远处,课间活动的学生正在踢纸团揉成的小球。运动是孩子的天性,青少年阶段却是升学压力最大的时候,升入中学的学生,几乎全身心都需要投入到备考,培养运动习惯最黄金的时期是在小学。

“未来运动场”同样是腾讯在防沉迷上的新思路。足球场建成后,明德小学成了附近唯一有正规操场的学校,周围镇里的中小学都会来此举办运动会等活动。

明德小学位于河北省定州市留早镇,镇上本来有五所小学,后来因为人口流失,只剩下了这一所,附近七八个村子的孩子都要来这儿上学。

2015年,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河北省设置了15所足球特色学校,明德小学是其中之一,学生们对这项运动也颇为热衷。

但当时,“未来运动场”还尚未建成,学生们只能在土操场上练球。夏秋时节,地上都会长出一层蒺藜,练球的学生们时常摔倒被划得满身伤痕,学校不得不定时组织学生除草。

蒺藜:因果实呈刺状,刺触伤人而得名。成熟果实甚至可以扎破自行车轮胎和较薄的鞋底

杨强是学校里唯一有体育教育背景的老师,但他此时要兼顾数学和足球。2015年,他以体育老师的身份进入了明德小学,然后在这里教了两年道德与法治和五年数学——因为担心同学们在土操场受伤,在此之前明德小学很少上体育课。

2016年举办的定州“市长杯”上,所有足球特色学校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参赛,“敢打敢拼”的明德小学取得了季军。后来,硬件条件更好的城市足球特色学校发力,明德小学就再也没有进过八强。

为了提高足球队水平,学校也曾派人外出学习过。提起去天津学校参观的经历,副校长的语气中满是羡慕之情:“他们的教练都是去过法国培训的。”

球场建成后杨强老师拾回了自己的本职,成为了专职的体育教师,每天放学后还作为教练带校足球队进行训练。

新足球场的建成,再次给这里带来了一些新希望。

4

在加入球队前,贾朔的课余时间大多在游戏中度过,甚至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段位。

但当被问到现在的段位时,贾朔有些不好意思:“打不上去了,现在已经不怎么打了。”

他把原本玩游戏的时间花在了踢球上。对于发生的改变,贾朔这样解释:“打游戏一直赢,刚开始很有成就感,后来我把战绩发给同学看(他的同学因为段位低,都没法和他一起排位),全都装没看见。输赢只有我自己一个人感受,就很无聊。现在我每进一个球都会被队友看见,大家都要过来喝彩。比起游戏,我更喜欢这种全身都动起来的感觉。”

不只是贾朔,校足球队的守门员也有类似的体验。他曾经很爱玩游戏,而现在,每天三四场球已经占据了全部的课余时间,他觉得很充实,不仅是因为运动,还因为“能和大家一起参加足球比赛的感觉更开心”

他们的经历似乎说明,孩子们对体育的喜爱是永恒的。这种喜爱没有被武侠小说取代,没有被录像带和游戏厅取代,也没有被电视机取代,现在自然也不会被游戏取代。

结语

此前,游研社写过很多篇关于未成年保护的文章,其中防沉迷的话题总是相当沉重——限制孩子每周只能玩三小时游戏,是否太过苛刻?越来越严格的防沉迷系统能否挡住所有孩子?

然而也必须承认,如果没有防沉迷,确实会有很多孩子因为现实生活的问题在游戏中不可自拔,就像我们曾经采访的孩子家长山月——前游戏编辑,后来的游戏从业者——所说:“他就是沉迷,你说什么都没有用……你必须得控制”

但如果换个思路,这个问题其实没有那么复杂难解。如果孩子能在现实中找到更多乐趣,他自然不会沉迷游戏。

当然,从游戏中找到乐趣要更简单、更直接。因此,教育专家才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告诉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更好地从现实中寻找快乐、获得成就感、与人社交。这也正是未来教室和未来运动场在做的事:家长由于诸多原因提供不了的东西,也可以由社会、企业和学校乃至公益组织一起提供。

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未来教室中感受到接触科技的快乐,在未来运动场中尽情地挥洒汗水,那么也许未来有一天,“防沉迷”这个词汇成为历史。几千年前,我们就知道,“防”不是最好的办法——引导孩子们的天性,在现实生活中提供更多选择,比单纯阻止他们玩游戏,要更有意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