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件 >

源自中国的手游广告,正在入侵全世界-环球播资讯

时间:2023-04-26 16:20:29       来源:网易游戏

如果你这几年有着浏览Youtube一类长视频网站的习惯,那么相信你大概率会有着跟我一样的感慨——

现在的外国手游广告,实在是太tm离谱了!


【资料图】

就比如这款《Kings Choice》的广告,短短十几秒内,就上演了一出“俩白人生了个黑人大胖小子”的绿帽好戏。

还有的广告则以离谱的发散性思路著称。面对一个向你打招呼的猫娘,我实在想不出为什么游戏会给你一个“核爆委内瑞拉”的选项,相比之下就连这个猫娘其实是个男的都不足为奇了。

不过最逆天的还得是当属“小猪佩奇拉矢”这种究极烂活,也不知道这帮广告究竟毁了多少人的童年。

而且就近几年来看,这些广告已经达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Youtube、Facebook、Tiktok,乃至Pornhub,几乎在每个你能叫出名字的平台上,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由于这些广告其中一部分的荒诞程度实在过于令人啧啧称奇,这甚至让它们已经成为了一类网络模因,在社交媒体上被反复传诵。

而如果你从中感受到了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从而去深究它们的话,会发现这些神奇广告的背后,大概率站着一个中国手游厂商。随着手游出海热潮的到来,起源于中国的广告风格,也成功打出了国门,正在攻陷全世界网络媒体上的广告位。

一言以蔽之,这些从国内破茧而出的奇葩手游广告,正在强暴全人类的大脑。

对中国玩家来说,古早年间的“麻痹戒指”与“屠龙宝刀点击就送”似乎已经成为了久远的记忆,在强大想象力的加持之下,更新颖的广告正宛如长江后浪推前浪般诞生。

在微博上,你就经常能看到“光裤衩横板闯关”这种类型的广告。相比陈旧的“爆装备”路线,“闯关”这种老少咸宜的形式无疑能抓住更多玩家的心,再配上带有质疑你智商的侮辱性话语,极大地抓住了人们想要点进去一窥究竟的好奇心理。

比起“我系渣渣辉,贪玩懒月,这是里没有玩过的船新版本”这种邀请明星的形式,如今的手游广告还经常请游戏制作人来为玩家送福利,这也让知名手游制作人鸟山秀夫先生成为了客串片场的常客。

不过对饱受毒害的中国玩家们来说,即便这些广告拍得再离谱,大概率也会对它们见怪不怪——但在近几年才开始面对这个问题的外国玩家,却没有着足够的应对经验,以至于不少人还以为游戏里真会出现这些广告展出的内容。

而在这些困扰的外国玩家背后,便是乘着出海浪潮的手游厂商们。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随着近些年自研手游的出海热,中国的整个手游产业与营收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愈发重要的地位。

而且这些游戏的目标市场几乎都是美国、加拿大、德国这类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像《原神》《PUBG Moblie》《明日方舟》这类游戏固然算得上是头部作品,但那些国内的玩家可能从未见过的游戏,其实才算得上是手游出海的真正主流。

就比如前文提到过的《Kings Choice》,这款由福州龙腾简合开发的手游作品月流水轻松就破了千万,此前,他们专注于中东市场的《苏丹的复仇》与《阿拉伯传奇》等游戏也曾得到过相当耀眼的成绩。

而游戏能如此成功,与它魔性的“绿帽”广告不无关系,尽管《Kings Choice》的具体玩法其实以文字过场+俯视角战斗为主,剧情上则是相当经典的“王子复仇记”,和广告展出的内容相差甚远。

不过,由于《Kings Choice》的美术水平颇高,玩法也还算有趣,它甚至还得到了不少好评,但这总归也是站在金字塔尖的少数作品,而另一群手游厂商则就没这么有节操了。

此前,一名叫睦志浩的韩国玩家在浏览Pornhub时下载了一款名为《我要当皇帝》的中国手游,从广告来看,这款游戏无疑相当涩涩,但当他下载完还氪了金之后,却发现这款游戏堪称纯良,没有出现任何他所期待的内容。

由于韩国女权组织通常会对任何使用社交媒体传播的裸露广告重拳出击,因此很少有韩国企业愿意冒着风险来投放这种充满着性暗示的广告。

但相较之下,国内的游戏厂商却能对此不负责任,这甚至造就了中国“当官”“选妃”手游,曾借助广告一时在日韩地区风头无两的状况。

——但你也可想而知,这些缺德广告究竟让多少外国LSP破了防,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顷刻间粉碎,而破镜总归难圆。

归根结底,绿帽也好、涩涩也罢,这类广告都从某个角度试图抓住目标用户们的心理。

广告投放数据平台SocialPeta曾做过一份分类,划分了这些广告的核心要素通常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比如“让女性被戏化”“使名人的肖像权被盗用”“极其低俗”等等,几乎每个广告都夹杂着这些问题,如果再算上个“猎奇”的话,那么就足以囊括了这些手游广告的所有风格。

不过对玩家来说,真正令人恼火的还是这些广告里出现的东西绝对跟游戏毫无关系,当你点开广告之后,大概率还是会跳转到某款不知名的自动刷怪或三消游戏,为了骗取一些曝光量与下载量,广告商们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为了对抗这些荒诞的虚假广告,国外的玩家们也从未放弃过希望,乃至掀起了国外的反手游广告斗争。在请愿网站change.org上,有着一万多人共同号召禁止这类手游广告。

在前几年,英国广告基准协会(ASA)曾发布了这么一个裁决报告:他们认为全球手游巨头Playrix旗下游戏推出的几条广告内容与实际游戏内容严重不符,存在严重的误导性且涉嫌欺诈,并禁止了这些广告在英国播出。

涉事的游戏叫《梦幻家园》(Homescapes),大概就是一款三消玩法的养成游戏。但游戏的广告却使用了经典的密室“拔签子”要素,和游戏玩法毫无关系。

面对虚假广告的指控,Playrix则声称广告中的玩法确实在游戏中存在,而且它们也是游戏的一部分。由于Facebook上的广告有时间限制,他们没法在广告中展示完整的游戏机制,因此才把“拔签子”这种非核心玩法塞入了广告。

所幸英国广告基准协会并未理会这种说法,仍坚持取缔了这些广告。但相比之下,其他地区的朋友就没那么好运了,此前国内的不少玩家就不小心上了“拔签子”的当。

事实上,尽管大部分国家都会对这类广告进行整治,但碍于它们庞大的基数,总归还是让人们处于一个防不胜防的状态。

在Reddit上就有一个版块,不少人都在这里吐槽在Youtube与Tiktok上见到的这类广告——尽管从内容来说,不少创意都算得上是顶中顶,但前提也得是这些广告都是真的。

2020年,曾有一款名叫《解谜英雄》(Hero Puzzle)的游戏在Steam上发售,这款游戏的玩法大概就是受到了“拔签子”广告的影响,让玩家可以真的像那些广告里演示的那样拯救公主了。

但相比于仍然庞大的虚假广告量级而言,《解谜英雄》也顶多只算得上是一次小小的反击。

只要游戏厂商们仍秉持着强行买量的宣发策略,这些广告就仍将会存续下去。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虚假广告之所以能吸引全世界的玩家,最大的因素还是因为它们足够“好”,而且成功抓住了人们对游戏真正的需求。

在不搞黄色与猎奇的时候,厂商们同样深谙如何迎合用户。比如在欧洲市场,广告的背景往往是“是兄弟,就来跟我抢神罗王位”,而在中东,则又变成了“今晚八点,我在君士坦丁堡门口等你”。相比“不搞虚假广告就会死”,厂商们真正需要寻找的可能是条维持着一点节操的取舍之道。

近几年的国外手游产业,似乎正在重走国区走过的道路。借助于这种大力买量的宣发策略,手游厂商的确能够取得不少的收益与曝光量,但与此同时被败坏的,也总归是这些游戏整体的口碑。

而对玩家们而言,或许也只有等待监管更加严格、市场更加合规的时代才能免受这些广告的困扰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