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11家上市公司前7个月出售生猪7180万头 行业人士称去产能进程慢于预期

时间:2023-08-09 20:53:06       来源:证券日报网

截至8月9日,两市共有11家公司发布了7月份的生猪销售数据,根据数据显示,前7个月,这11家公司共出售了约7180万头生猪(含商品猪和仔猪,下同)。大部分公司在公告中提及,7月份的生猪销售数量环比有所上升。

由于此前生猪养殖亏损不断,行业去产能状况受到关注,而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行业人士表示,目前看来产能去化效果不理想,虽然当前生猪价格回升,养殖端的亏损状况有所缓解,但从行业的整体情况来看,仍然难言乐观。


【资料图】

生猪去产能进展缓慢

立华股份(300761)公告显示,7月销售肉猪8.14万头,销售收入1.42亿元,肉猪销售均价14.78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31.50%、27.93%、-0.14%,同比变动分别为149.69%、65.12%、-34.16%。7月公司肉猪销量环比、同比上升,肉猪销售收入同比上升,主要为公司生产成绩提升,肉猪出栏增长所致。

大北农(002385)的7月销售公告也显示,公司控股及参股公司生猪销售数量当月合计为43.15万头,1-7月累计为321.16万头;销售收入当月合计为6.74亿元,1-7月累计为50.87亿元;公司控股及参股公司商品肥猪当月销售均价为14.00元/公斤。销售数量同比增长主要是因为产能逐步释放所致。

而其他发布了7月生猪销售数据的上市公司,公告内容也大多提及“生猪销售数量环比增长,是受产能释放的原因所致。”

援引公开信息可知,受生猪价格疲软的影响,养殖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中,改善这种状况,去产能非常重要。

对于当前行业的去产能状况,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高级分析师徐洪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生猪市场处于历史上最长的亏损周期,而去产能进展缓慢,是因为生猪行业遭逢了史上最激进的规模化。“规模化进程不但加剧了供过于求的现状,导致生猪价格长期疲软难振,而企业通过扩张强化了抵御亏损的能力,不会轻易调减产能。过往的‘猪周期’在养殖亏损时,是通过淘汰散户和小企业来快速去产能,进而调节猪价。目前来看,规模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替代了此前规模企业和散户之间的竞争,成为业内的主要竞争业态,过往的调节模式因此失效。从整个行业来看,去产能进程的步伐明显慢于预期。”

卓创资讯(301299)生猪市场高级分析师李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及,当前,养殖集中度提高,集团养殖公司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综合因素之下,导致产能去化不彻底。

价格上涨是反弹而非反转

虽然去产能步伐慢于预期,但随着7月末生猪价格强势上涨,养殖企业能否重回盈利周期再次引发热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行业人士认为,虽然目前养殖端已经止亏,但难言行业进入了盈利周期。

上海钢联(300226)生猪分析师张斌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当前生猪价格频繁震荡,行业存在四个方面的利好:“首先,终端需求逐步恢复,后期中秋国庆及南方部分区域腌腊,对需求拉动作用或更加明显;其次,部分区域阶段性缺大猪,对价格亦有支撑,尤其西南区域,前期标猪小标猪出栏节奏较快,因此大体重猪源紧缺状况仍或维持一段时间;第三,看涨预期不断增强,二次育肥入场积极性明显增加,带动价格整体走高;最后,产能去化在持续,同样形成利好。”

但是,也要关注到行业仍存在一些因素,对价格的持续上涨有所抑制。

“目前国内冻肉库存压力较大,后期冻肉库存释放仍有较大风险。此外,下半年二次育肥逐步活跃,年底不乏集中出栏可能,而且,终端需求恢复缓慢。”张斌提醒。

此外,李晶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本轮猪价上涨是反弹而非反转,“从供应情况来看,前期养殖环节减亏减重,加之西南、华南和两湖等地非洲猪瘟导致小体重猪源提前出栏,近期大猪存栏减少。此外,二次育肥截流部分标猪货源,导致供给端短时出现较大缺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