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风景,两市管辖;一片森林,两省分管……南京都市圈城市山水相连、河湖相通,在各成员城市推动同城化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一座座界山的共同守护也在层层推进。随着联防联控、共同监管工作的不断深入,因地理位置交叉、行政管辖主体不一而导致的问题正一步步解决。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共同建设幸福家园,各成员城市正在为都市圈发展“增绿添彩”。
(资料图片)
一山隔两市,“一票通”共享风景
在南京都市圈,有一座有名的山——茅山。山不在高,却历史遗存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山不在大,却“脚踩”两个市,分为两个景区。
茅山位于常州金坛区和镇江句容市,茅山山脉是金坛与句容的分界线,茅山以东是金坛,以西属于句容。茅山由两大景区组成,分别是常州金坛茅山和镇江句容茅山景区,其中句容茅山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金坛茅山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顶上的九霄万福宫、德祐观、仁祐观、元符万宁宫、崇禧万寿宫等属于句容,山下的东方盐湖城、花谷奇缘、茅山森林世界、金牛洞等项目在金坛茅山片区。
“这是一座不算很高很大的山,第一次去游玩时就很困惑,怎么还要‘一山两拜’。我是从金坛茅山购票上山的,到了山顶后想要进入茅山道院,却发现还要另外买票。”马鞍山游客胡峰告诉记者,去年去的茅山,在索道口还能看到地上有清晰的“分界线”,“分界线”一边写着“常州金坛茅山欢迎您”,一边写着“镇江句容茅山景区欢迎您”。
山还是这座山。游客山脚花钱购票上山,到了峰顶则需要再次购买门票,这种情况在各地景区是不多见的。茅山横跨两个市,且由两地各自独立运营,“重复收费”现象曾一度让游客困惑。
茅山是金坛和句容共同的自然资源,游客眼中的“重复收费”现象有损茅山形象的整体打造。“今年3月份,双方在票务上进行了合作,推出了一票通政策,游客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门票套餐。”句容茅山景区相关负责人赵厚春告诉记者,近年来句容茅山管委会、金坛茅山管理办公室两个管理部门往来频繁,几乎每个月都要碰一次面,针对景区的综合管理、设施配套管理等众多方面进行沟通。
对游客来说,一票通是双方“携手”后最直接的体现。据介绍,被质疑“重复收费”的主要是句容茅山景区和金坛茅山金牛洞景区,句容茅山景区门票旺季100元、淡季80元,金坛茅山的金牛洞景区门票35元。实施一票通后,两个景区门票总共只需100元。游客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决定是否购买一票通的门票。
“茅山索道也是在金坛区域内的,我们还推出了句容茅山景区+索道的套票。”赵厚春介绍说,以前只有线上推出联票,现在线上线下统一了,在景区门口直接购买即可。“今年‘五一’假期,门票销售增长了15%-20%,山顶的检票口也不再有游客的争吵声。”
打响“茅山”品牌,是共同目标。句容茅山、金坛茅山要成为“共享一山”的好邻居,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旅游宣传营销等方面联手合作,强化资源整合、平台共建、效益共享,在实现“大茅山”旅游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互利互惠。小到餐饮卫生、交通标识,大到景区形象宣传、产品营销,句容茅山和金坛茅山的“手拉手”初见成效,正在以“中国茅山”这样的旅游目的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为进一步推动茅山风景区监管一体化,完善两地监管执法跨区域联动机制,日前常州市金坛区和镇江市句容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同下发了《关于开展跨区域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工作的通知》,两地将建立起茅山风景区市场监管领域跨区域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监管信息共享互认,进一步整治和规范茅山风景区旅游市场秩序。
两地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行跨区域跨部门监管,是金坛、句容两地有效提升监管效能的探索和实践,打破了传统的属地监管模式,更好地解决了可能出现的地域保护、人情执法等问题,提高了监管的专业性、针对性,实现优势互补。下一步,两地将进一步规范景区的旅游秩序,提高旅游服务品质。
一山跨两省,“一起防”互相守望
只要有空,马鞍山市博望区横山林场副场长庾国平就会跟着巡查队一起前往横山巡查。林场范围内的3.5万亩,拥有东、西、中3条巡查线路,全程40多公里山路,每天两次,一转就是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是平时工作的重点。日常的巡查工作容不得一点马虎。”庾国平说。
横山又称“横望山”,因四望皆横而得名,总面积10万亩,地处江苏、安徽两省交界处,山脊以南隶属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面积约3.5万亩,其余6.5万亩为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和溧水区共有。
“在横山,博望区与江宁区接壤比较多,双方的林场工作人员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庾国平告诉记者,互相守望、信息共享,一旦发现监控范围内出现异常,两个林场会互相照应。
据介绍,近年来,马鞍山与南京携手合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高质量推进林长制改革。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两地签订了《宁马公共服务一体化——森林防火防虫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需求,横山国有林场和江宁国有林场签订了《宁博两地国有林场合作框架协议》。
“两省交界处有一条三四公里长的重要防火通道,最初是江宁区负责修建的。今年,我们博望区出资对这条防火通道进行了修缮,现在的水泥硬化路面让通道更加通畅。”庾国平介绍说,防火通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在需要的情况下,江宁区横山林场、博望区横山林场都是可以共用的。
在庾国平看来,联防联治可以改变各自为政的状况。“不论是火灾,还是虫害,甚至盗采,都是一损俱损。”庾国平告诉记者,比如治理病虫害,需要两个林场同步,做到“时间、用药、方式”三统一,实现防治成效最大化。“每年都有竹蝗防治作业,如果一方不管不顾地独自治理,竹蝗就会跑到未防治的区域。当另一方再治理时,竹蝗就又跑回来了。对于病虫害防治来说,是相当不彻底的。”
为此,宁马两地共同探索建立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人员交流等方面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加强毗邻地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及联合调度,定期通报虫情信息,实现监测数据共享。
近两年来,宁马两地针对共享的虫情信息,累计开展竹蝗防治作业面积近15万亩次,防治区域3万余亩,对两地交界毗邻区域1万余亩竹林开展跨省联防联治作业超过10次,森林病虫害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一“圈”相连,同护“绿水青山”
2021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南京都市圈成为首个获得国家层面批复的跨省域都市圈。
今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实施进入第三年,南京都市圈城市之间互动交流频繁、各项合作火热开展。今年4月份以来,苏皖两省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的《南京都市圈建设2023年省际合作重点任务》、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编制的《南京都市圈2023年省内合作重点任务》,以及南京都市圈建设办公室秘书处牵头编制的《南京都市圈2023年度工作要点》先后印发实施。
一系列的文件明确了今年都市圈工作的路线图、任务书,“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正是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要求开展生态环境领域联合执法、推进跨省市界骨干河道和重要湖泊协同治理等。
近期印发的《南京市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更是对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进行了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跨界水系监测管理体系和水质监测网络,重点推进长江、滁河、石臼湖、金牛山水库等跨省(市)界骨干河道和重要湖泊的联合共治,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6项任务。
山水相连,河湖相通,共建共享,做好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圈”相连,携手共进,南京都市圈城市一起守护着“绿水青山”。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陈燕飞 尹丽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