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
【资料图】
一名13岁少女处于停学状态,父母离异无人照管,白天睡大觉,晚上去酒吧,司法社工成了她柔弱内心的安全支持;一个小女孩蜷缩在楼道里写作业,被居民反映给社区党支部书记,由此揭露了一桩继母、生父虐待未成年人的案件,在团组织、公安、妇联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她得以回到生母身边,过上安定的生活;因盗窃摩托车被抓获的17岁少年小钊,第一次与警察对话时还满眼抗拒,但是在民警和社工的耐心感化下,回归了正常生活......
一起起事件背后的青春伤痛,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团北京市委联合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民政局召开北京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服务与警务工作会议,“北京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服务工作联盟”揭牌成立,北京市公安局、团北京市委、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教育局、北京市妇联五部门会签《对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和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规范》。
团北京市委副书记陈光旭表示,当前,首都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类型多样化、形式团伙化、手段智能化、年龄低龄化等诸多新特征,“面对风险挑战,我们要切实加强对于预青工作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推出更多的实招良策,不断强化源头预防、系统预防。”
深入调研,持续扎实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服务工作
2022年,北京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服务工作围绕犯罪预防与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护两个方面展开。团北京市委权益部郭旭介绍,2022年,累计为807名具有一般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和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开展了5869人次的犯罪预防服务;在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护部分,则指导和支持社会组织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危机干预、资源链接等方式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保护救助服务,累计为105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了841人次的保护救助服务。
郭旭提到,2022年,北京市公安局、团北京市委、北京市民政局联合出台了《未成年人训诫帮教救助工作规范》。同时,团北京市委与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等部门继续深入合作,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整合全市8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力量,推动违法未成年人训诫教育工作在全市的全覆盖推开,2022年北京市公安局接报的643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均委托了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累计提供专业服务4448人次。
北京未成年被害人保护救助服务也得以推广。去年,这一举措为全部有需要的79名受到性侵害和重伤害的未成年人提供了662人次的专业服务。
不仅如此,团北京市委等多部门深入探索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分级分类服务体系,壮大未成年司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同时充分挖掘服务过程中发现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工作特点和规律,形成相关研究报告,助力北京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政策修订与执行。
“在团市委及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北京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在工作机制、服务内容、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实践依托,北京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在全国的旗帜标杆地位得到有效巩固。”郭旭说。
凝聚各组织力量,用联盟机制汇聚“最大同心圆”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群策群力。此次“北京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服务工作联盟”揭牌成立,9家社会组织首批纳入了联盟范畴。
团北京市委副书记陈光旭表示,此举旨在“进一步推动全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将各组织力量凝聚在一起,以社会服务为基础、以执法单位为主体、以联盟机制为保障,汇聚‘最大同心圆’”。
他表示,今年全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服务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工作联盟的成立进一步强化了各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沟通,各机构要针对不同类别未成年人的不同需求,按需开展涉诉未成年人心理援助、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训诫帮教、未成年被害人救助等服务项目,发挥社工专业优势,聚焦预防、保护、发展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巩固提升首都青少年“大权益”工作格局,全力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同时,五部门还联合会签了《对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和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规范》,加强了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支持力度。陈光旭表示,下一步要继续推动相关部门与社工服务机构共同完善规范标准,梳理工作流程,促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